close

痞客邦公益家

跳到主文

我們期許藉由此專區成立,發揮網路社群影響力,促進社會各界關心公益團體或探討相關議題,讓這社會更加美好!

霸凌,又稱欺凌或暴力,指個人在心理、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,且因為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,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。

霸凌事件層出不窮,不論是語言霸凌或是肢體霸凌,這些對受害者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,產生懼怕人群的心情。

先前的「象腿幫」事件,引發了社會的震驚!

<新聞來源:取自台視新聞> 

霸凌不分年齡大小,其實連小學生也會發生,所有家長無不憂心忡忡,也會困惑於孩子之間的「玩鬧」、「惡作劇」、「霸凌」的界線到底在哪裡。 


<新聞來源:取自中天新聞>

家扶基金會提出「五不原則」,提供老師及父母,區分霸凌與玩鬧嬉戲的差異,小處著眼、大處著手,謹慎處理防患孩子再度受到傷害,若是有這五不狀況,就要及時關心。

一、不能自由選擇:若是孩子間的玩鬧,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參加,但霸凌行為是孩子是被迫參加,被霸凌者並非主動或自願參與。
二、不能改變角色:若是孩子間的玩鬧,角色可能變換,被開玩笑者可能是群體中的每一個人,但若屬霸凌行為,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角色固定。
三、不間斷的傷害行為:霸凌行為是有故意傷害意圖,會造成被霸凌者生理或心理上的受傷,是一種長期、反覆不斷的侵害,且通常被霸凌者是特定對象;孩子間的玩鬧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是意外所致,意外受傷者並非特定對象。
四、團體活動不接納:孩子間的開玩笑在嬉鬧結束後,被開玩笑的孩子還是會跟其他的孩子聚在一起玩;但若屬霸凌行為,被霸凌者難與融入霸凌者的團體中,難與霸凌者共同合作。
五、互動關係不對等:霸凌行為中孩子間的權力地位是不對等的,霸凌者通常是孩子群中的主要權力者, 而被霸凌者則變成比較弱勢的角色。

雖然說或許是因為現在手機的錄影功能齊全,所以好像讓大家有種"這幾年霸凌事件越來越多"

但其實在以前網路、手機不發達時,這樣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,如果沒有從教育(家庭 & 學校教育)去根治的話,這樣的事件只會不斷的發生!

公益家這邊發起【痞客大調查】活動,希望經由這樣的新聞事件喚起大家對霸凌的重視!

請輸入暱稱或按上面選擇登入身份:如果你是被霸凌的受害者,你會如何處理?


引文来源  【痞客大調查】霸凌風波不斷,發表看法拿好禮! @ 痞客邦公益家 :: 痞客邦 PIXNET ::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