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甜又便宜 不用自來水 水林瓊埔村 600人全靠一口井

水林鄉瓊埔村有一口水質清澈甘甜的深水井,四十餘年來全村六百餘人用水全靠這口井,是一處沒有自來水的地方,為此還驚動監察委員到村了解,村民表示井水甘甜又便宜,根本沒有人想申設自來水。

 早年自來水系統尚未發達,瓊埔村又地處水林鄉郊,全村都靠井水供應日常用水;當地耆老表示,四十餘年前當地信仰中心順天宮媽祖顯靈,指示在廟前開鑿這口井,但鑿了一百公尺還不見水脈,大家議論紛紛,不過村民堅持到底,鑿到兩百多公尺,終於發現大水脈。

 村民發現,這口井的水質清澈甘甜,且源源不竭,即使甘旱也不會缺水,感謝媽祖之餘,開始集資興建水塔,並請一名看井人全天候看守,希望留給後代子孫永久使用,結果井水一喝就是四十六年,直到現在,全村六百餘人仍靠這口井供應日常用水。

 去年七月監察委員得知瓊埔村沒有自來水,特地前往了解,並好意協調村民申設,但村民召開村民大會,決議繼續使用井水,因為這口井水質優良,且每人每四個月只要繳交一百五十元使用費,若是申請自來水,小家庭兩個月便要三、四百元,絕對不划算。

 「這口井可說是神明送給瓊埔村的禮物」,瓊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淵源說,縣環保局與衛生局每兩個月會來檢測一次水質,都沒有任何問題,用井水煮出來的食物特別美味,許多外地人還會特地用水桶裝水回去泡茶煮食。

 七十三歲的看井人鄭前表示,他看守這口井已經卅餘年,每天控制電動馬達抽水三次,從沒有抽不到水的情況,只有馬達壞掉時才會停水,為了確保村民有水喝,他乾脆在水塔下方設置一處起居室,每晚都睡在水塔下。鄭前說,水塔與水井就像是他多年的老友,不過水塔因年久失修,目前會有漏水情況,社區正設法爭取經費,希望將它重新整修,讓這座全村賴以維生的水塔展現全新的生命力。

引文来源  甘甜又便宜 不用自來水 水林瓊埔村 600人全靠一口井-生活新聞-yam蕃薯藤新聞

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快裝睡 7成熟男躲炒飯
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/台北報導】

國內熟男無意追求「性」福,遇到另一半「嘿咻」要求,便趕緊裝睡,就怕「欲振乏力」。國內一項調查發現,近半數四十歲以上的熟男自覺不「性」福,更有近七成曾以工作忙碌、時間過晚、小孩會聽到…為藉口,企圖躲過另一半的「親密召喚」。

台灣男性醫學會昨日公布三百名四十歲到七十歲男性的「性生活態度」大調查,超過四成五熟男不滿意現有性生活,坦言對性事力不從心,無法隨時保持「開機」的最佳狀態;近七成為逃避另一半的親密要求,工作太累、心情太煩、時間太晚變成最常見的三大藉口。

 

醫學會理事長王起杰指出,世衛組織定義,男性經常無法維持足夠的陰莖勃起,來達到滿意的性生活,即可稱為「勃起功能障礙」。國內四十歲以上男性因荷爾蒙分泌下降,三高、代謝症候群找上門,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有陽痿問題,常被笑稱「只剩一張嘴巴」!

他說,「勃起功能障礙」有高盛行率、低就診率特性,推估全台一百萬男性有雄風不振問題,但只有一、二成到醫院治療,臨床遇有病人跟太太謊稱要出差三天,特地南下到醫院進行人工陰莖手術,或來門診偷偷詢問壯陽藥物,深怕被另一半發現。

王起杰笑說,國人很勤儉,因低劑量的壯陽藥物單價高,不少病人會買高劑型回家,自行切藥分成幾等份服用,也讓低劑型壯陽藥在台灣面臨停賣的情形。

他提醒,男性若有勃起功能障礙,應積極治療;目前口服治療藥物推出長效低劑量型的每日錠,讓服用者保持「隨時上膛」的火力。但低血壓者不適合服用,而服用降血壓藥、利尿劑者,須間隔四小時。

引文来源  快裝睡 7成熟男躲炒飯-生活新聞-yam蕃薯藤新聞

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雨灌破屋 全家穿雨衣睡覺...

  接下來的畫面,真的讓人看了好辛酸。台南有個六十三歲的謝阿嬤,她丈夫因病去世,唯一的一對兒女,一個罹癌臥病在床,一個因為車禍造成腦部受傷,全家只能靠她拾荒賺錢,為了省錢,家裡沒有電沒有瓦斯,殘破的屋頂甚至都要垮了,也沒辦法維修,如果遇到雨天,阿嬤說,那就全家一起穿雨衣睡覺。

引文来源  下雨灌破屋 全家穿雨衣睡覺...-社會新聞-yam蕃薯藤

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獨家〉實在巧!衣捐非洲 網友相簿現舊衣

唸國高中時代的制服,你收到哪裡去了呢?新北市有一位泰山高中畢業的莊同學,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,自己的制服居然穿在非洲人身上,後來仔細回想,當時把制服拿去資源回收站,慈善機構整理後,將整批衣服寄到非洲,輾轉送到了烏干達,巧的是剛好有網友到烏干達旅遊拍照,剛好就拍他的制服,讓他直呼實在太巧。

非洲老兄穿上這件白色襯衫特別顯眼,口袋有泰山高中校徽,胸前還繡了名字呢,難道他叫做「莊鈞凱」嗎?捐衣同學莊鈞凱:「這是我當時穿制服的樣子。」

本尊在這啦,莊鈞凱同學拿出畢業冊照片,自己的高中制服怎麼會穿在非洲人身上,從姓名到學號「314018」一字不差,莊鈞凱超驚訝,穿了3年的校服遠渡重洋,哪會這種事發生?仔細想想,原來是資源回收。莊鈞凱:「阿姨,這衣服要回收要放哪裡?」資源回收人員:「放那裡就好。」莊鈞凱:「大概是4年前的衣服,我前年的時候拿去資源回收。」

原本只想說資源回收、環保嘛,沒想到前年夏天捐出去的制服,竟然奔向烏干達,這個非洲國家跟台灣距離大約有2萬公里遠,等於台灣頭跑到台灣尾將近要70趟,飛行加轉機,時間要超過1天,會發現這「衣」飛千里,其實也是個誤打誤撞。

莊鈞凱在網路上搜尋自己的名字,才瞧見這照片,制服充分發揮功能,還飄洋過海,這意外可讓莊鈞凱直呼好妙,好妙哇。

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項最新研究宣稱,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,打遍歐亞殺人無數,讓許多土地因居民死光了而變回樹林,相當於減少逾七億公噸的碳排放量,被封「史上最環保的入侵者」。

英國每日郵報報導,這項美國史丹佛大學卡內基學院全球生態系科學家發表的報告,比較並計算歷史上大量人口死亡的事件的造成的碳排放量改變,包括歐洲黑死病、中國明朝滅亡、美洲大陸開發等。

研究發現,成吉思汗於13世紀率領蒙古鐵騎殺遍歐亞,造成約四千萬人喪生,使人類開墾的部分地區因居民遭大量屠殺而恢復至森林的植被景觀,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,讓大氣中減少了七億公噸二氧化碳,相當於全球消耗石油一年造成的碳排放量。

這種減碳手段沒人會認同,但學者指出,成吉思汗的作為可能是史上首次人類造成的「全球冷化」。

所有歷史上人類大量死亡的事件,都有森林景觀廣泛回復的共同點。主持研究的科學家茱莉亞‧彭格烈茲(Julia Pongratz)說:「許多人認為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,人類大量燃燒石油和煤礦,是人類首度影響氣候,其實這是誤解。」

彭格烈茲說,成吉思汗戰爭規模既廣且遠,植被回復時間也相對較充裕及廣泛,因此減少碳排放量居歷史之冠。她強調,成吉思汗仍會被史家認為是殺戮君主,研究只是提供氣候變遷研究的另類思考。

引文来源  成吉思汗殺四千萬人 環保又減碳? | 國際萬象 | 全球觀察 | 聯合新聞網

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