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 

2012年9月的一個夜晚,一陣土石碰撞的“隆隆”聲,讓廣元利州區工農鎮三顆村6組的村民黃大金感到驚奇,拴在房屋外邊的黃牛也叫了一整夜。第二天才發現“隆隆”聲正是地陷的聲音,在黃牛旁邊出現了一個小“坑”。接下來的幾天,“隆隆”聲始終不斷,6晝夜後,原有的小坑變成了直徑近20米,深不見底的“天坑”。

2  

2013年2月27日,記者駕車來到天坑所在地,在一塊荒廢的玉米地裡見到了它的真容。老遠就看到玉米地與緊連的斜山坡之間的巨大凹口。圖為2013年2月27日,直徑20米漏斗狀天坑。

3  

“地表下陷形成的這種坑在三顆村已發現不少,這次發現的是最大的。”工農鎮地質從業人員介紹,三顆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不易儲存雨水,石層骨架容易發生位移和下陷,地震後的近幾年更為頻繁。“三顆村22平方公里,平均50公里就會有個坑,大小不等。”圖為2013年2月27日,直徑20米漏斗狀天坑

4  

2013年2月27日,據從業人員現場勘測,“天坑”附近居民較少,距離住房也有一段距離,不會造成太大危害,但因無法填埋仍存在一定危險,如遇雨水,將有再次塌陷的可能。

5  

2月28日,四川省廣元市,天坑全貌。去年農歷8月間,廣元市利州區工農鎮三顆村6組村民黃大金屋後的玉米地,突然塌陷一個大坑,隨後一周,大坑繼續塌陷,形成一個直徑24.9米深不見底的漏斗形“天坑”。

6  

記者現場探訪時發現,天坑周遭還出現部分拳頭大小的洞。當地村民介紹說,天坑剛開始的形態就是這樣的小洞。

7  

天坑位於一處地勢較高的斜坡上,坑口呈不規則橢圓形,坑內為漏斗狀,坑下方有個黑洞,眼睛無法看到坑底。經測量,整個天坑直徑最長處為24.9米。天坑目前雖然已不像當初塌陷那麼明顯,但感覺它還在一點一點地擴大。

8  

工農鎮地質從業人員介紹,三顆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不易儲存雨水,石層骨架易發生位移和下陷,地震後的近幾年更為頻繁。

a  

2月8日,四川威遠縣新場鎮老場村12組出現的直徑約10米的天坑,經初步判斷可能是卡斯特地貌造成,地貌下可能有溶洞或暗河等架構層存在。目前,當地已對鄰近村民進行了妥善安置,並對天坑展開嚴密監控。

b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