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lenghan.gif

    這可真是件很刺人心窩的事兒﹗廣東汕頭市某醫院有一名女內科醫生,在微博上發表了對一名瀕死患者的感想,稱她不想在半夜收屍,大冷天暖個被窩不容易,企求患者“您等我下班再死”;次日她再發微博︰病患宣佈臨床死亡,今晚可睡個好覺,明天可以出游了。《廣州日報》採訪了解到,醫院已對此事進行了調查,事後處罰了當事醫生︰停止其處方權、調離臨床崗位。

    此番冷血言論遭遇輿論公憤,是可以預見的。不過,奇怪的是,在網民發表的意見中,同情此醫生者也大有人在。同情的理由主要在兩方面︰一是,女醫生只是發個牢騷,此牢騷許多醫生都有,而她不過是把真實感受直接說出來罷了;二是,女醫生自稱其微博密碼被盜,上述言論非她所講。

    對於這些看法,我只能說,許多人對當下的職業冷漠已經麻木,有時候,麻木其實也是一種冷漠。不否認許多醫生都有視病患為累贅的切身感受,但這種膩煩不該講出來,就像我們討厭一個人,但出於尊重而不能對他(她)直說一樣。

   期刊文章分類查詢,盡在期刊圖書館大家都知道微博的傳播速度,這種事兒公開說出來,死者的家屬會是什麼感受?那些還在醫院掙扎的瀕死患者又是什麼感受?如果說真話者都可以原諒,那麼講出“替誰說話”等真話的官員受處分豈不是也很冤?另外,鑒於微博所述之事完全屬實,且微博密碼被盜是低機率事件,因此女醫生的辯解還得拿出有力的證據支撐。

    我認為,對許多絕症患者來說,最大的敵人不是疾病,而是他人的冷漠;最好的治療也不是先進的技術,而是醫生的敬業。因此,任何有傷患者及死者感情的話,都是不可原諒的。不過,對於汕頭這名女醫生,她的言行雖然雷人程度很高,但在職業冷漠屢屢刺激社會神經的當下,她還不算太冷血,至少,她沒敢擅離職守。

    職業冷漠,在當下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。舉幾個著名的事例︰安徽有教師,上課時面對學生打架,視而不見,繼續上課,導致一名學生被打死;南京有醫生,上班時間上網玩遊戲,延誤了對一名患病兒童的搶救,導致後者死亡。至於有公務員上班時不理會辦事的群眾,知名的事例就更多了,以至於山東某地應運而生“馬上就辦辦公室”。

    汕頭的醫生受到了處分,南京的醫生也受到了處分,對個體的懲罰,效率往往是很高的。當然,這種高效都是在被輿論曝光之後。然而在醫療衛生事業中,最大的冷漠並非個體。譬如,醫院對緊急求助的無錢病患拒絕搶救;有些公立醫院為富人設立VIP病房,對普通患者則態度冷漠;更常見的職業冷漠則是醫生問診只講速度不講效果,對患者多問幾句都極不耐煩。這些現象才是最大的職業冷漠,但對於這些弊端,有誰受到過嚴厲處分和有效監管呢?

    許多人對汕頭女醫生產生的同情心理,其實正是緣於對職業冷漠現象的習以為常--對更大的冷漠都習慣了,一個醫生講兩句冷漠的話,自然就算不得什麼了。細想一下,這樣一種現象其實更加刺人心窩。

引文来源  《广州日报》“等我下班你再死”算最冷血吗--中国期刊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